从春运市场特点和变化浅析航空营销策略
一是消费习惯的变化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,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升,消费观念和方式发生变化,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物质生活享受,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成为新的选择,尤其是注重精神上的体验,所以旅行过年成为新常态。无论是带着父母子女去旅游,还是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去过年,都体现了消费习惯的变化。
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中,境内旅游以气候温暖的南方城市为主,比如沿海的广州、厦门,西南地区的丽江、西双版纳;境外旅游主要集中于4小时飞行圈内的我国港澳台、东北亚(比如日本)和东南亚(比如泰国)等。针对此类消费习惯的变化,在航空销售中更是要抓住这部分旅游客源,对热门的旅游城市进行精细分析。一方面可以在运力方面提前安排,加密航班,投入更多的运力;另一方面可以设计“机票+”产品,满足这部分旅客的需求,增强旅客黏性。
二是旅客出行高峰期和流量的变化。春运前期民航旅客出行相对平稳,节前2月1日(农历腊月二十七)达到最高峰;春节假期最后一天即2月10日(农历正月初六)为春运最高峰;与往年春运不同的是,2月19日(元宵节)后旅客运输量大幅增长,形成了春运后期的第二个客流高峰。随着旅客出行方式多样化,“反向春运”成为春节出行的新趋势。基于此,在航空销售中要加强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和监控,进行精细分析,对市场作出精准判断,并根据市场预判做好运力安排,采取差异化销售策略,确保在客流量大的航线获得高收益。
三是主流消费群体的变化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经济结构升级,“80后”“90后”消费能力逐步提升,在航空旅客中逐渐成为主流消费群体。消费观念超前的年轻人已经成为航空消费新势力,他们在消费方面具有多元化、个性化需求,更注重消费体验与参与。对航空公司来讲,抓住这一群体,就抓住了未来发展的关键。
在新形势下,消费呈现出升级趋势,针对具有多元化、个性化需求的群体,要设计适合他们需求的产品。可以利用大数据,洞悉年轻人的需求变化,设计符合年轻人喜好的产品,以“机票+”为创新引擎,实现精准营销和产品定制。
针对年轻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,喜欢挑战的心理,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与他们建立联系,比如推出机上Wi-Fi服务,这也是航空公司与他们接触的最佳机会。对航空公司来讲,无论是提升旅客机上体验还是提升品牌形象,这都是最为精准的。当前年轻人消费观念超前,而且更习惯线上消费。航空公司可以利用网站或手机客户端推广信用支付功能,即购买机票分期支付,以吸引年轻消费者。
四是高铁的发展和服务的升级。今年春运,铁路发送旅客4.1亿人次,其中动车组发送旅客2.4亿人次,占总发送量的60%,说明高铁发展迅猛。高铁服务逐步升级,不断提升旅客购票体验。比如在购票环节,推出扫码订餐、后补车票服务等;在乘车环节,多地推出自助进站检查、身份证自助进出站服务等,这无疑对民航业是一种挑战。旺季由于价格较高,很多航线受高铁冲击严重,甚至部分航线客源来源于高铁的溢出客源;淡季由于客源不足,很多航线市场竞争激烈,价格走低。对于可替代高铁的航线,要利用价格优势,加大宣传力度,吸引部分客源,逐步培养旅客消费习惯,增强旅客黏性。
另外,要加快提升旅客购票体验和值机体验,提高购票的便利性和快捷性。在值机方面,不断推进无纸化,无论是通过人脸识别还是身份证值机,都会大大简化值机流程,提高值机效率。同时也要不断提升旅客服务水平,从多个触点出发,为旅客提供全方位服务。比如在旅客出行前发布相关提醒,包括实时交通信息、航班动态信息、接送机信息等;在行程中提供登机通知服务,比如提醒登机、告知登机口准确位置信息等;在行程结束后发布相关提醒,包括行李转盘信息、机场巴士信息等。
针对极端天气导致的航班延误,要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。面对不正常天气情况,航空公司要强化责任担当,减少恶劣天气及突发事件影响,妥善处理滞留旅客,确保旅客顺利出行,防止客源流失。(作者系四川航空 徐炳强)